`
chenjingbo
  • 浏览: 456068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杭州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函数式编程学习1 一个斐波那契数列计算引来的思维变化

 
阅读更多

第一种写法

def fib(n:Int):Int = {
  def loop(i:Int):Int = {
    i match {
      case 1 => 0
      case 2 => 1
      case _ => loop(i - 1) + loop(i - 2)
    }
    
  }
  loop(n)
}

     相信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的人,写这么一个递归函数应该不难,也是与人的思维最相近的,但是很明显,两层递归对栈的消耗完全是指数级的,写完这个,后续一定会考虑如何优化. 尾递归优化是针对递归非常常用的优化方式,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对上述的代码进行可以尾递归的改造. 通常的做法也容易想,就是递归方法中存放中间结果.那么下一个版本的代码如下

 

第二种写法

def fib2(n:Int):Int = {
  @annotation.tailrec
  def loop(n:Int,pre:Int,current:Int):Int={
    if(n == 1){
      pre
    } else {
      loop(n-1,current,current+pre)
    }
  }
  loop(n,0,1)
}

 数组从0,1 开始,然后一共走N位,最后走到1的时候,就是pre的值. 

 

第三种写法

def fib3(n:Int):Int = {
  def loop(first:Int,second:Int):Stream[Int] = first #:: loop(second,first+second)
  
  loop(0,1).take(n).last
}

 

这个是用了scala里非常典型的stream ,这样的话,可以说既与一般人的思维方式相匹配,又避免了栈依赖过多的问题. 

 

 

总结

总体的感觉还是不到位,后续如果思维更加清晰了,再补充一下吧. 

 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